“北京师范大学博一学科交叉基金项目”是昌平校园“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重点项目。基于这六年的项目探索与工作积累,项目以“促进学科交叉与支持项目研究”并重为核心,重点打造学生为主体的学术交流平台,营造昌平校园博士生学科交叉融合的氛围。倡导各院系与学校同频,积极鼓励博士生参与学科交叉基金项目的申报。在此基础上,以立项团队为典型示范,大力开展院系内部交流宣讲,同时与第一课堂协同,打造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的新文化,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现启动2024-2025学年北京师范大学博一学科交叉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具体通知如下:
一、申请条件
1. 请同学们结合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五大战略工程相关内容,鼓励开展相关主题项目研究;
2. 研究项目需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研究特征,项目组成员有意愿积极开展跨学科的、广泛的科研交流和成果展示;
3. 研究项目意义显著,研究方法应用得当,技术路线科学可行,项目支持周期内能够完成研究工作并取得相应成果;
4. 项目主持人须为我校2024级博士研究生,参与者为我校在读学生,项目组成员不超过5人,且每个项目组需有不少于两个学部院系博士生(年级不限)参与,同时每组至少需要配备一名指导教师。
二、项目要求
获得资助的项目,应按照计划开展研究工作,研究成果需标注“北京师范大学博一学科交叉基金项目(项目号待定)”。项目执行期满,需完成以下任务:
1.项目研究成果(前四项至少满足一项)
(1)公开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包括SCI、SSCI、CSSCI、CSCD、中文核心期刊等;
(2)非公开发表论文、调查报告、政策咨询文章或其他科研成果,须通过结项专家评审或被有关部门正式采纳;
(3)在全国主流宣传媒体上发表研究成果,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
(4)其他能够体现项目成果的内容,如发明专利、获奖证书(校级以上)等;
(5)鼓励项目开展实践应用活动,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取得有效成果的可以比照前四类成果申报结项,需通过专家组评审。
2.学科交叉融合实践成果
(1)按照要求参加昌平校区开展的“学科交叉”专题讲座、实践参访、“博士生学术论坛”等活动;
(2)项目组积极开展跨学科科研交流和宣讲活动,项目支持周期内活动要求如下:
· 向项目指导老师及其科研团队,完成3次公开的项目进展汇报;
· 面向昌平校园、校本部等跨院系学生群体,开展2次公开的项目相关主题的科研交流活动,并主动开展学科交叉融合方面知识和信息的宣传。鼓励跨校或面向社会人群开展的学术交流宣传活动;
· 做好项目组实践成果记录,中期考核、项目结项总结时提交。
三、申报程序
1.项目说明会及团队成员招募
9月10日(周二)上午10:30将在昌平校园2号教学楼108教室举办“博一学科交叉基金项目”专题说明会,请积极参与。
所有项目申请人均需参与9月下旬举办的线下“项目发起人研究兴趣展”交流展示环节,具体请参照专题说明会发布的《北京师范大学博一学科交叉基金项目“项目发起人研究兴趣展”活动说明》进行准备。
2.申请书填报
项目主持人须于10月11日(周五)前将申请书填写完毕,相关责任人签名、院系盖章后,将纸质版材料交至昌平校园1号教学服务楼617室,电子版(pdf与word版本)发至cpxg@bnu.edu.cn,邮件标题为:2024-2025学年博一学科交叉基金项目申请书+项目主持人+项目主持人所在院(系),同时在线填写申请项目信息表https://docs.qq.com/sheet/DRUlkWmJEclBaRHRT?tab=BB08J2。未能按时提交项目申报材料,或申报材料填写不规范、不完整的,将被视为自动放弃申报资格。
3.项目遴选与确立
学校将组织相关领域专家,从学科交叉性、内容创新性、书写规范性等方面,遴选出符合申报要求的项目,确定资助名单,于10月25日左右公布结果。
四、经费支持
项目负责人需根据研究工作实际,填写经费预算。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须严格按照项目资助经费预算的用途和范围,合理使用项目经费。
获准立项后,将为项目组拨付0.5万元项目经费,中期考核合格后,再拨付0.5万元项目经费。项目组经费支出按照财经报销制度执行,具体事宜项目批复时统一通知。
立项后项目开展缓慢的,学校有权追回已拨付的经费。
五、项目组织管理
1.开展时限为立项之日起12个月,特殊原因可申请延长6个月。
2.根据项目开展情况,学校将组织立项审核、中期评估、结题答辩等审查活动,根据项目进展和完成情况,确定结项资格,并评选优秀项目组和优秀个人,每位参与者需参与不少于两次活动(包括专家讲座或实践活动)。
联系人:杜老师,电话:58802928,邮箱:cpxg@bnu.edu.cn
党委学生工作部
教务部(研究生院)
科研院
2024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