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网——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2023-03-14

近年来,党委学生工作部创新方法手段,拓展内容形式,连续四年开展“青春正能量 闪亮E世界”网络文化季系列活动,积极推进“网络育人同心圆工程”,依托“京师学工”新媒体联盟200余家成员单位,实现校级、院级和学生社团新媒体三级联动,共同开创了具有京师特色的网络思政工作新局面。在新一届网络文化季即将开幕之际,党委学生工作部与新闻传播学院联合推出《共建网络安全 共享网络文明——网络安全专题微课》,通过大量贴近生活实际的案例,引导同学们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掌握更多网络技能,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积极推动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体系建设,为大学生网络安全保驾护航。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冲浪、遨游的经历,那种感觉是不是有点奇妙?因为我们可以不用真名,而是使用别人不知道的化名或者昵称来上网,因此,在网络空间遨游的自由度就相对要高一些。

不过,上网虽然可以使用匿名,但是网络空间里的每一个上网主体都是现实的个体,网络行为的作用和影响也是现实的。因此,每一个网民的网上行为依然是法律所规范的对象。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一样,既欣赏自由的上网氛围,也渴望清朗的网络空间。

本期,有请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宋素红老师为我们带来专家解读。

 

复盘

本节课主要为大家介绍了网络环境下依法治网的相关知识,以及网络空间的违法犯罪行为开始向未成年人蔓延的趋势。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网络环境中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提高对互联网信息的判别能力,避免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

 

思考

      1.禁止在网络空间实施的传播行为主要有哪些?

      2.青少年在使用互联网时如何才能畅游网络?

 

资料延伸阅读

      1.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开幕式上发表讲话:“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我们既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这有利于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同时,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

      2.《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6年11月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